养老政策

厦门助推社会养老服务业发展

发布时间:2014-08-18 19:06:35

厦门已经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,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,高龄和空巢老年人不断增多。专家预测,厦门的老龄化高峰将在2030-2050年间出现,届时每3人中将有1位老人。

所谓的人口老龄化就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、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。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%,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%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。

虽然厦门老年人口比例增高,但是养老事业相对滞后。厦门市同安区政协主席郭永辉认为,厦门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养老事业建设,解决养老问题,政府要认真规划,根据厦门现有的人口以及老年人口数量在合适的地点进行规划,把它们预留下来,分期、分批建设好,作为养老场所使用;需要注意的是,养老院与学校等其它场所不一样,老年人大多体弱多病,在医疗设施方面应该进一步加强。在他看来,有些民营的养老院建好后,在机构管理、设施配套等方面还是很不理想,无论在收费、设施管理,以及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、教育等方面,都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强规范,养老机构也急需规范化的管理。

随着厦门市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,社会化养老服务业备受全社会关注。据统计,目前,厦门市共有养老机构养老床位百分比约为2.5%,远远低于西方国家8%-10%的比例。

厦门市规划局规划处处长施大茂认为,针对厦门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发展趋势,市政府高度重视,规划部门将其作为一个专项,早在2006年起就开始研究、系统编制相关规划。他表示,在“小型化、分散化、社区化”的规划原则下,每个区都安排一处公办公营的社会福利院(主要解决“三无”老人问题,大部分已建成),还控制预留了2-4处、每处2-4公顷左右用地将来建“公建民营”或其他方式,可提供床位数达到规划常住老年人口的5%左右。另外,厦门将借鉴新加坡“乐龄公寓”模式,以10万人街道为一管理单元,每个街道建一个“乐龄公寓”,用地约6000平方米,建筑面积约15000平方米,床位约500张,理想是可将厦门市养老床位数比例提高至8%,但考虑不确定性因素,应该可超过6%,接近西方国家的水平。

目前,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引起了厦门市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。厦门市通过五个方面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业发展。一是抓好养老服务设施建设,推进慈善总会爱鹭老年养护中心、市爱心护理院等项目建设和改扩建。二是抓好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,启用全国统一的养老公益服务专用电话号码“12349”,推广远程健康监测,推进养老、保健、医疗服务一体化发展,实现信息资源共享。三是推进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设置医务室或门诊部,并纳入医保范畴。年内争取15家以上民办养老机构实现医养结合。四是扩大养老服务队伍,支持养老机构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,实行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。五是推进养老服务业监管,规范服务收费,开展养老机构等级评定,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等级评定及运营补贴奖励制度。